前言

这篇文章针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形态对学生网的目前的一些问题、瓶颈展开思考并输出一些的我的想法,有些不合理的地方还请您斧正。

第一章 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

今天早上起床,还没有从德国90万用户断网的醉梦中醒过来,就被罗一笑事件刷屏了,德国用户断网你不知道我可以理解,罗一笑事件如果你不知道,我想说,你真的和互联网时代脱轨了。

现在已经被你们成为大叔的我12年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时代刚刚来临,微信公众号风起云涌,我也是随着这波潮流进入了大学,一向行动派的我一直没有停歇,从互联网社团进入了互联网行业。

从我大二以来,我就把鲁大学生网定义为互联网社团,把鲁东大学定义为一个互联网的小圈子,鲁大学生网做鲁东大学互联网圈子的巨头,之前的一篇文章(《我对校园产品的执着》链接放文章最后吧)我具体描述过这个问题。

为了迎接鲁大学生网的转型,鲁大学生网成立了运营部,我们顺势把一个做新闻的鲁大学生网转变成一个做媒体的平台,当然也不能缺乏新闻。就像零几年前火热博客一样(十年你们还在上小学吧,那个时候我的愿望是自己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事实上,我也做出来了),大家都在发博客,运营自己的博客,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发下去,因为没有很多人(除了我这样的)每天或者隔几天能写个几千字的文章,但是现在也很多,看看知乎、豆瓣、简书,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容,但是这并不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得来的,后来出现了推特(Twitter 国外的微博),新浪微博,qq空间。大家可以及时性的发一条心情短语或者一件小事分享给大家。我们也从一个重(很多的意思)内容的新闻平台转变成了一个更关注及时性信息的运营平台,当然鲁大学生网主站这个产品从来都没有被真正做起来过,曾经有几次盛极一时也是内部在瞎玩。这篇文章咱不提如何去定位并做产品,只提我们的主题。

这章的标题是,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什么是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呢,我们马上就要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了,不仅是手机电脑,还有洗衣机、电风扇、电视、垃圾桶…这些东西貌似都在连接网络了,我前几天去我同事家,当我同事一进家门的时候,卧室的灯就开了,然后空气净化器自动打开,桌上的PS4(索尼推出的一款游戏机,如果不知道你可以想象成小时候打的小霸王游戏机)也自己打开了,接着我们就开始玩游戏了。当然他家的灯也会根据他起床的时间慢慢从暗到亮渐变,让他在一个很正常的亮度下自然的醒来,晚上起夜的时候也会自动开启。然而,在互联网信息落后的校园,我们还处在一个移动互联时代的开始阶段(直到我5月份离开学校的时候是这样的)。

移动互联来了四年了,学生网的变化可能已经是三年之前的事情了,这三年来学生网有没有变化?学生网有没有创新?在互联网行业,没有变化和创新的企业是很容易被干掉的,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这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要说不知道,我觉得我和你们还是一个时代。李彦宏(百度ceo)也说过不拥抱互联网就会被淘汰,你看人家王健林(王思聪的爸爸)不也去做电商(万达电商)了,王思聪(国民老公)更不用说,直播行业的领头人。

学生网要变化,要更进一步走向互联网。

第二章 从襁褓到儿童

五年前,学生网是一个刚刚成立的校级社团,他的宗旨是实现自我,服务鲁大,他的旗帜是开放、自由、创新。去年校团委想把我们社团归到学生会管,我在办公室跟老师讲了我们的宗旨,我们的旗帜。谁都不想让我们社团变成一个没有自由,任凭老师、上级摆布,带有政治色彩的组织(虽然我们活在这个政治体系下)。经过我们社团的负责人和其他几个可能被合并的社团负责人的努力,团委也是拿我们没办法。我们社团还是这样苟且的被保留下来了。

事后我在想,如果我们社团还没有创新,没有成绩,被取缔这件事情就可能真的无法避免。

学生网的宗旨是实现自我,服务鲁大。我们每一个从学生网走出去的人也默默地在反哺,我们在外面的世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接触到更多的内容,然后会反哺给学生网。

第一个我们做的就是技术,不可否认,学生网的技术一直都是鲁东大学各类团队最好的,每年都会有信电学院的老师和学校各部门的领导来找我们学生网来做产品。也经常会有一些信电的老师解决不了问题,然后就来找咱们社团的人帮他们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我不仅希望技术能走出社团,走进大公司,也其他部门的人也能够在社团发展自己的爱好,走出学校后,把学会的东西带回社团。当然我们也走出了很多除了技术以外的人。

我们走出来的人很多了,有技术、设计、运营、产品,我们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社团,我们可以利用好这些资源,让这些人的知识真正带回社团,改变观念,拥抱更新的互联网思维。

学生网的管理班子一代一代的向下传递,大一是最有激情的一级,到大二基本上明白了套路,想疯狂的创新改变,发现已经被固有的思维限制,另外你还要带一大群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了大三不仅要跟老师交流,又要去管理学生网整个事务,导致如果没有太多的精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带动学生网的改进,只是做着一些去年做过的事情,有一点小创新也没有什么变化。暂且不提我们做的工作,培养新人的思维、管理的模式,貌似都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点很恐怖,因为不能拿管理90后的心态去管理00后了,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我们的高中时代都是截然不同的。

其实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在校期间没有去关注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文化传承,我随便抓来一个大一的小朋友问,你知道学生网是怎能成立的吗?知道学生网的创始人是谁吗?知道你部长的部长叫什么吗?知道秘书处是谁带领起来的吗?这些问题除了秘书处的个别人其他部门基本没有人能回答上。

貌似问这些问题的确有点突兀,但作为一个社团,让团队的所有人了解这些问题,了解这些事情,真的能提升成员对社团的了解,让成员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一个有过去,有未来的事情,我觉得这些事情在没有深入理解二文化的时候有时候不会太考虑,当你真正在社团走完两年三年四年,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对社团的这份守护。

我最近在推进秘书处在做这件事情,把所有社团的历史整理一遍,收集历年来我们每个部门的人做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情,去找当事人听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整理成一本书。

我希望让阅读这个书的人知道社团是怎么来的,社团的创建经历了哪些艰苦的故事,成立以后的组织架构,最初的成员,最初的部长,谁把秘书处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部门变成社团的心脏,运营部是怎么成立的。每个部门的人通过阅读这本书,都能知道他们部门从社团成立以来,都有谁,做过哪些让人感动的事情。

我们需要拥抱新变化,拥抱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

《我对校园产品的执着》 这是文章提到的我之前写的一片文章的链接,可以参考